家长的生态环境(家长的生态环境变化)
一、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
中国以碳达峰、碳中和的引向与制约,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保护,为破解全球气候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了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抓住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而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又是保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根本性整体性好转的必要前提,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会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通过低碳产业转型、低碳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创新等,带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环境等各个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基于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理念并借助智能化,将有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方式,以碳排放核查、碳中和认证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型服务业将成为新兴产业,为不同主体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市场、更绿色的就业机会。
在高品质生活上,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关系到产业、教育、就业、社会公平等民生议题,需要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倡导绿色采购、旧物回收、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和零碳出行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促进其成为公众普遍行为和社会新风尚。
在高水平保护上,碳达峰、碳中和是保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根本性整体性好转的必要前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气候韧性,加快建设生态适宜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心齐,泰山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国将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携手各国共创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生态环境的发展历史?
西北地区在古代曾因气候较温暖、森林草原密布、山川秀美极适应于人类生存而成为 民族发祥地之一。尽管西北古代自然生态环境缺乏系统的文献资料记载,但是从浩繁的史志资料、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根据近现代生态环境进行的科学推测,仍然可以窥见一斑。
地跨西北甘、宁、陕三省(区)的黄土高原,其历史自然景观曾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在秦汉以前,这里森林密布,山青水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曾赞美黄土高原北部的陕北清边白城子“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在此筑统万城,建立大夏国。根据《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书考证,黄土高原西部的甘肃陇东、陇西、兰州和宁夏一带也曾密布森林。在甘、宁两省交界的六盘山,曾经覆盖大片林区,成吉思汗征西夏,曾在这里扎营避暑。宁夏西海固由于森林广布、草场丰美,曾经是唐朝养马中心,直到明代前期,仍然是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区。我国古生物学家杨仲健先生在1929年赴陕北等地考察,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在1955年的考察,都断定黄土高原原始植被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由于繁茂的植被涵养水土,所以黄河在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是清澈美丽的,这里就成为 民族的主要生息之地(注:参见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中国人文地理丛书,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三、黄花镇的生态环境?
黄花镇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境内多山多水,丘陵纵横,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山水开发。
名山桃红岭拥有天然优质纯净水,日涌水量1200多吨,达到或超过国家开采标准;保护区有野生梅花鹿600多头,名贵药材数千种,可进行集风光、动、植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开发。四、保护生态环境的职业?
注册环保工程师
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保护各种领域中担任顾问,对有关生产过程的环境技术提出改善发展。
环境监测实验员
从事环境监测、提供环境保护基础监测数据的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环境监测、化学、分析化学专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五、湖的生态环境价值?
1调节地区气候,2带来收入(渔业,旅游业)3,参加大自然的循环,保持生态平衡。湖泊不仅具有大量淡水资源、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等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泊生态系统具有超强的服务功能,它能够为经济系统提供四种服务:
第一,从传统的资源经济学观点来看,湖泊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来源,如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等多种资源;
第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成分为维持生命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包括地表水的蓄积、控制土壤侵蚀、洪水控制、调节气候等;
第三,湖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包括娱乐机会、野生生物观赏、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其他一些与环境使用没有直接联系的服务,如文化、信仰的需要;
第四,湖泊生态系统还能够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所产生的残留物、污染物。
六、全球生态环境的特征?
全球生态环境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有两大特点分别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能量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
七、关于生态环境的诗句?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7、《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八、地球生态环境的形成?
下四种功能:
1、吸引力,由内核磁极所产生的磁场使地球微观物质具有了磁性,因此地球上的物质虽有强磁、弱磁、顺磁、逆磁之分,绝无有磁无磁之别即使是宇宙尘埃来到地球后也很快被打上地球的这种烙印。因此,磁的特征就应当是地球微观物质的基本特征。场的效应就应当是地球微观物质间的基本关系。内核磁极的 形态不仅影响着地表物质的稳定性,也要影响地球微观物质能量 速度和方向。一旦内核磁极停止运转地心引力状况要发生改变,虽然它不会改变地球宏观的物质质量,但却会改变地球微观物质的质量和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2、驱动力,内核磁极的旋转的过程,既是为地球物质注入能量的过程,也是驱动这种物质能量释放的过程,它一方面把地心的能量驱向地表空间呈放射性 ,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驱动力阻止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干涉。一旦内核磁极停止旋转 ,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入侵便失去了阻力,它就会驱使地表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向地心 ,从而改变了放射性物质 的方向。
3、规范力,内核偶极子闭合 的磁力线在空间所形成的密蔽磁层,可以规范由地表向空中运行的物质在特定的区域 ,阻止其向外空逃逸,形成地球的功能空间。同时促使空间物质完成相态反应后重新返回地面,从而实现地表到空间物质的循环。另一方面它可以吸附来自宇宙的带电粒子,并将其押送回极地,从而阻止宇宙射线对地球生态的损害。一旦地球内核磁极停转,空间磁层消失,大气就要向外空逃逸,地球的大气空间也就要消失。
4、塑造力,地心与地表的物质交流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地貌,也给地表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构建地球环境和生命所需要的基础材料。
地球上述四种功能的形成,逐渐构建起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九、保护生态环境的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正在变美
立夏已过,雨后的洞庭湖,芦苇青翠,江豚不时从水中一跃而出。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被称为“长江之肾”。然而,洞庭湖生态环境曾经迅速恶化。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3年,洞庭湖的劣五类水质占比从零增加到5%,二、三类水质断面已经消失。
湖南痛下决心,打响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叫停挖沙、关停造纸等污染企业、拆除养殖网箱……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的壮观景象逐渐重现。
从洞庭湖到鄱阳湖,从滇池到太湖,鱼翔浅底、碧波荡漾,一幅幅优美图景见证着五年多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民族永续发展。
五年多来,全国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
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
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持续改善。
天更蓝。“大气十条”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与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
山更绿。五年多来,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水更清。相比2012年,2017年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
中国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获得国际社会认可。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中国治沙经验成为样板。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建章、立制、问责,构建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就在前几天,生态环境部对广州、盐城等7个违法倾倒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等问题突出的城市进行公开约谈,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行为。
不时曝出的环境污染案件仍在提醒人们,生态环境保护要突击检查,更要建章立制,驶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五年多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重塑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8项制度成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一步步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生态环境“公地悲剧”;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生态环保领域的法治建设快马加鞭——新环保法增加按日连续计罚等执法手段,被赞“环保法终于长出了牙齿”;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正在制定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成为防治土壤污染的一把“利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
2017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甘肃约百名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20多名厅局级干部。问责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全国形成强烈震撼。
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意识到,只要金山银山、抛弃绿水青山,此路不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开展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人,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
“中央环保督察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
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更多参与,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些天,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生态管护员更求曲朋有了一项“大收获”——他在巡护时,发现澜沧江对岸有金钱豹活动,赶紧拿起相机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力量得到整合。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正式设立。那里将有更多藏羚羊、雪豹等高原生灵恣意奔跑。
更大力度的改革持续推进。4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先后挂牌。深化机构改革,将有助于治愈生态环保领域“九龙治水”的沉疴。这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化“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近平总书记说。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
扮靓绿水青山的行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要加速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为祖国再添新绿。
建设美丽中国,要有绿色生产方式。今年我国将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
建设美丽中国,也要有绿色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光盘行动等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美丽中国,你我共享,你我共建。在以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美丽中国必将铺展更加壮美的图景。
十、保护生态环境的寓意?
意义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全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生存等诸多方面,是第一要素或不客缺少的必要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高,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国在党中央的带领下,这方面花大力气,投入了巨大资金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曾多次教诲我们,频频以妙言隽语生动的阐释了保护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要落实好 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 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同党中央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保持一际,努力建设好美丽中国,一个山清水秀,碧水蓝天的美丽中国,美丽家园,迎接居住的是十三亿的幸福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