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绿色(世界环境绿色开发)
一、绿色环境标语?
1.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2.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无妨。
3.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4.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5.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
6.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二、世界绿色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 时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一条涵盖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中国之路”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世界环境资料?
世界环境的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自身的一些传统和特殊的国情导致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未完全形成,这就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也付出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代价。追根溯源,造成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缺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的缺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例如:受传统 俗的影响,在春节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及在祭祀过程中大量燃烧相关祭祀物,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夏秋农忙时节为了节约农时,大量燃烧农作物秸秆;在城市,废弃电池、电子部件的随意丢弃现象严重;很多人为了个人私利,在企业生产中私自排污……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环境安全。
而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追根溯源就是广大人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这与我们国家的传统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传统思想观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还有就是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广大民众没有这方面的认识,而到了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更多地是追求经济效益,进而忽略甚至牺牲环境。归根结底就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2.制度的不完善。
环境污染问题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率先出现的,工业时代的到来,大机器的普遍应用尤其是蒸汽动力的普遍应用除推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步伐外,也带来了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此西方国家就开始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进生产技术等方面完善自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五十年代的工业化初步建成了我国的工业体系,但六七十年代我们建设出现的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所以到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些制度方面的欠缺凸显,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制度不健全。这里所指的制度不健全,一方面是指我们国家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问题是新出现的问题,没有涉及,还有就是部分细节问题基本上没有具体规定,成为“真空”地带。另一方面,监督力量相对薄弱,各地的环保机构一直是辅助单位,自身的工作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甚至长时间处于单兵作战状况,而环保机构自身因为人员短缺和职权有限,对有些问题无力甚至无法解决。
其次是城市化过程中无序的发展。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的过程中,缺乏宏观上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各地方部门各自为战,导致企业污染、河流污染、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城市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等问题的出现。
3.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发家致富成为很多人的追求,而有些人和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择手段,这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例如,在农村,很多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甚至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造成土壤和农作物产品污染;部分地区,鼓励发展私人企业,如小造纸厂、重金属加工厂、塑料颗粒加工、矿石露天开采,他们的技术水平低,机器设备简单落后,很容易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4.科技的副作用。
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它在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容易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就像 福岛核事故那样。就我国来说,很多人应用新技术仅仅着眼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其给我们带来的严重问题,如农药残留、电子产品废弃物的污染等,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却一直忽略的。
四、世界环境代码?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是1997-07-01起实施的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污染的类别与代码,适用于环境信息管理,也使用于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中文名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外文名
Codes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categories
实施时间
1997-07-01
对象
环境
五、世界环境奖项?
国际扎耶德环境奖(The Zayed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Environment),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全球最有权威、最有价值的环境领域的奖项。该奖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支持环保的阿联酋前总统谢赫扎耶德· 本· 苏丹· 阿勒纳哈扬。奖项旨在承认杰出人物在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与环境改善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从而推动世界各国对环境的保护。
国际扎耶德环境奖的宗旨不仅秉承了总统扎耶德的环保理念,而且与1992 年联合国环境大会的环境保护的主旋律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该奖每两年举办一次。
六、世界环境组织?
世界环保组织(IUCN)
全名为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缩写为IUCN,该组织历史悠久,1948年即在瑞士格兰德成立,是政府及非政府机构都能参予合作的少数几个国际组织之一。
由全球 81个国家、120位政府组织、超过800个非政府组织、10,000个专家及科学家组成,该组织共有181个成员国,实际工作人员已超过8500名。
组织每3年召开一次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IUCN旨在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保护自然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并确保在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公平性,及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
七、绿色出行带来的环境效益?
采用绿色出行方式,究竟能带来多大好处?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得到:能够直接减少机动车出行的数量,既缓解了交通拥堵,又减少了因汽车尾气排放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汽车噪音污染,当然,还节省了燃油支出。一句话:环保、健康、省钱。但是,如果以这个答案去说服那些 惯了开私家车出行的市民,恐怕还抽象了点。毕竟,出家门上车、到目的地下车的方便舒适,是有一些吸引力的。
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实施单双号限行,排放污染物总量大幅下降,其中,氮氧化物减排44%,颗粒物减排58%,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49%。从上面这组数据看来,绿色出行带来的环保效益明显且极为可观,所以还要大大鼓励大家绿色出行。
八、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主要是关于环境的化学。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
1.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2.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3.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4.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5.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6.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7.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
8.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10.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11.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12.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九、什么绿色生态环境?
创造绿色生态环境是人类跨世纪的追求,是关系人类生存的重要方面,由是"以人为本"原则最直接的体现。 绿色生态环境的创作空间应该怎样界定呢?
这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说起1987年,联台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定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一定义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与承认。
对此,联合国制定了 《21世纪议程》,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十、绿色世界的成语?
葱葱茏茏、山清水秀、碧波荡漾、
一碧千里、青枝绿叶、苍翠欲滴、
绿草如茵、花红柳绿、青山绿水、
苍松翠柏、
1、葱葱茏茏
【解释】形容草木茂盛。
【出处】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2、山清水秀
【解释】清:清幽;幽静。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3、碧波荡漾
【解释】碧:青绿色。波:波浪。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4、一碧千里
【解释】碧:形容青绿的颜色;千里:辽阔无边。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出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老舍)
5、青山绿水
【解释】青;绿:表示明朗,让人看着舒服的颜色。泛称美好山河。形容美丽的河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