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公众参与内容,环境保护坚持的五项原则?
一、环境保护坚持的五项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环保法公众参与内容,防治结合的原则
(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法律依据:《环境保护法》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
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的原则。这五项原则,为保护环境提供了依据,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
二、环境保护法
您好,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废渣。
答案是正确的,满意采纳
三、求环境法公众参与原则经典例题答案
D是无权请求A或者E提供拟建大坝的信息资料。D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新环保法中新增加的章节是
你好,修订后的环保法加大惩治力度:“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新环保法还明确: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新增内容:
● 总量控制制度:原在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体现
● 规划环评:过去的环保法中只有项目环评
● 政策环评: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要考虑环境影响
● 公益诉讼主体:从事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
● 按日连续计罚:上不封顶
● 生态保护红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保护红线
五、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是由泛泛保护转向划定生态红线
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是由泛泛保护转向划定生态红线
六、什么是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
公众参与原则是明确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并保障公众行使这种权利的基本原则。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保持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既是人们的愿望,也符合公众的利益。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这都是公众参与原则的立法体现。
为了贯彻公众参与原则,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使公众和社会团体通过规范化的程序表达意见,对环境重大决策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