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项目公益大赛(环保比赛项目)
1.环保比赛项目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项目。
2.环保比赛项目有哪些
一、在环保产业方面:
1、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 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
2、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
3、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二、在节能产业方面:
1、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
2、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
3、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三、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
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3.环保比赛项目有什么
自然科学素养有物理竞赛,化学实验精神,生物科学竞赛。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竞数学、物理、化学竞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 科普创新实验,儿童发明奖,天文知识竞赛,地理科普知识,水科技发明大赛。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的奥林匹克竞赛。 人工智能挑战赛,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少年硅谷,小小科学家,无人机大赛。 科技创新,环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航天创新大赛。
4.环保挑战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金量比较高的,创立于1982年开始是每两年一届,而后改为每年一届,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总局体育总结,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和妇联联合主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精彩和展示。由于主办单位是官方性质认可都比较高,而且它是示范性,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另外这个听课在省级的奖项。能够为学生的升学简历增添浓墨重彩。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凸显个人的优势和特质,在众多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在升学进程中的获得领跑的优势。
5.关于环保的比赛作品
假设小明全部答对得分是: 20×5=100(分), 答错:(100-79)÷(5+2), =21÷7, =3(道), 答对:20-3=17(道); 答:他答对了17道题.
7.环保的比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3项: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环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3项:
“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
全国中学生环境保护优秀作文征集活动、
新概念作文大赛;
艺术体育类3项:
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8.环境工程比赛
一、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应符合下列条件:
1.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知识。
(二)业务工作能力与经历,应符合下列条件:
1.能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有一定专业技术实践经验,能提出本专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具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技术开发、研究课题及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掌握工程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工作业绩与成果,应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三条以上(其中至少具备1至7条中的一条):
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或有关行业学(协)会科学技术奖励1项。
2.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本行业相关特大型企业科技进步奖三等1项或大型企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
3. 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1项国家、行业、省级技术标准1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4. 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本专业国家发明专利1件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推广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经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完成,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经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完成;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工程项目,经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完成,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6.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经省辖市(厅)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完成,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辖市(厅)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经省辖市(厅)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辖市(厅)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辖市(厅)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7. 在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推广应用中,并通过省辖市(厅)级部门鉴定(验收)认可2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8. 获得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及以上1项。
9.获得河南省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以上1项(仅适用于科技传播专业)。
10. 参与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1万字。
或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
或参与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2万字,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申报人员不受具备前七条中符合1条的限制;破格评审工程师职称,除符合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经历及评审委员会组织的答辩达到合格要求外,还应符合工作业绩与成果条件中4条(其中至少具备1-7条中的1条)。
二、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的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对本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3.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
(二)业务工作能力与经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指导和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复杂性、疑难性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协调相关专业解决有关技术难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能主持制定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方案、建设规范、建设标准、技术报告、技术鉴定等,取得重要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任工程师期间工作业绩与成果,应符合下列条件中的3条(其中至少具备前7条中的1条):
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2.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限前10名)以上或二等奖3项(限前7名)以上。
或在大型以上企业获得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限前7名)。
3.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国家、行业、省级技术标准1项,并发布实施,用于生产实践。
4.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本专业国家发明专利1件,推广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经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国家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6.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完成2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经省部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完成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经省部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组织实施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7.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3项省辖市级重大科研项目,经省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或相关行业评价,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3项省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经省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3项省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经省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通过省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8.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组织实施的国家级节能改造、新能源重大项目或环保治理、节水节能、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已经国家主管部门验收运行,项目技术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效益显著。
9. 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完成1项省大型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或在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经同行专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鉴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0. 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国家级科技或2项省部级(限前5名)或主持3项省辖(厅)级(限前3名)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并经有关主管部门验收;
或主持、研发或推广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2项以上或新发现(勘查)中型以上矿产地1处,经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行业评价,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1.获得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以上1项(限前10名)。
12.获得河南省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以上1项(仅适用于科技传播专业)。
13. 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第一作者,合著本人须撰写2万字以上);
或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独著或第一作者);或在本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每篇不少于3000字);
或主持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2部,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独著或第一作者,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基层申报人员不受具备前七条中符合1条的限制;破格评审高级工程职称,除符合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经历及评审委员会组织的答辩达到合格要求外,还应符合工作业绩与成果条件中4条(其中至少具备1-7条中的1条。)
9.第五届国际环保大赛
环保局是政府职能部门,最高机关系国家环保部,隶属于国务院管理,总称:国家环境保护部。主要负责: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行政规章;指导和协调解决各地方、各部门以及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负责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制定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等等。
主要职能
第一
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行政规章;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 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拟定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组织拟定和监督实施国家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
第二
拟定并组织实施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以及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法规和规章;指导、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保工作。
第三
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监督检查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向国务院提出新建的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监督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
指导和协调解决各地方、各部门以及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调查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协调省际环境污染纠纷;组织和协调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负责环境监理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组织开展全国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
第五
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发布;负责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备案工作;审核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组织编报国家环境质量报告书;发布国家环境状况公报;定期发布重点城市和流域环境质量状况;参与编制国家可持续发展纲要。
第六
制定和组织实施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审定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负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
第七
组织环境保护科技发展、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管理全国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建立和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资质认可制度;指导和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第八
负责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制定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建设和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全国环境信息网;组织对全国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新闻出版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第九
拟定国家关于全球环境问题基本原则;管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协调重要环境保护国际活动;参加环境保护国际条约谈判;管理和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国内履约活动,统一对外联系;管理环境保护系统对外经济合作;协调与履约有关的利用外资项目;受国务院委托处理涉外环境保护事务;负责与环境保护国际组织联系工作。
第十
负责核安全、辐射环境、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拟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参与核事故、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工作;对核设施安全和电磁辐射、核技术应用、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核承压设备实施安全监督。
第十一
负责总局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组织开展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二
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10.环境科技竞赛
一二三等奖可看作单位“1”,已知一二等奖占获奖总人数的3/4,可以求出三等奖的人数为1-3/4=1/4。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3/5,可以求出二等奖的人数的百分之是3/5-1/4=7/20.最后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7/20.11.绿色环保比赛
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民营股份制企业。
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28日,注册地位于太原高新区中心北街以南山西环保科技园,法定代表人为白慧宾。经营范围包括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仪器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承包、施工;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环保设施运营;环境监测软件的开发、销售;环境监控网络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营;环保技术的咨询服务;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仪器及辅助材料的销售;房屋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