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环保公益组织架构(北京环保基金会)
- 1. 北京环保基金会
- 2. 北京绿色阳光环保公益基金会
- 3. 中国环保基金会
- 4.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怎样
- 5. 北京环保产业协会
- 6. 北京环保协会官方网站
- 7. 北京市环保企业家基金会
- 8. 北京市环保总会
- 9. 北京环保公益组织
1. 北京环保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靠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FOUNDATION),简称SEE基金会,于2008年12月成立,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独立出资发起,是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非公募基金会。
2. 北京绿色阳光环保公益基金会
春苗基金会申请流程:点击春苗基金会实 生登记表,填写并重命名为春苗志愿者,申请一你的姓名,发送邮件,并将申请表发送至春苗基金会邮箱,等待审核。
3. 中国环保基金会
http://gefsgp/applydetail.php
应该是全球环境基金会。
全球环境基金(GEF)成立于1991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全球环境基金是五个国际公约的资金机制,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4.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怎样
不行。骗人的。
1、世界环保创业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面没有任何与GEC币项目的信息。
2、基金会这种组织本质上是公益性的,它可以通过基金、信托等理财方式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在我国是不允许从事盈利类事业的。
环保币基本上可以归为盘圈。从业务模式来看,以拉人头的方式层级获取收益,基本上可以判定为传销。
ICO有个代币发行募集资金的过程,严格来说环保币不是ICO ,从另一个角度说,环保币拉人头的过程中分发了币、汇集了资金,笼统点可以说变相ICO。
扩展资料
这个GEC币,看上去可以免费玩,但是需要提交详细的个人信息,甚至还要手持证件的照片。这个比较危险,一来玩虚拟币根本不需要这些;
二来像这种手持证件的照片是可以直接申办很多业务的,比如可以直接网上申请通讯卡,搞不好突然有天你会发现自己名下多了很多电信业务,如果其中有牵涉到刑事案件的,警察都会找上门来,到时解释不清还会背上案底。
5. 北京环保产业协会
7月15日,以“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中外专家就碳交易的顶层制度设计、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非重点行业的自愿减排机制、发达国家碳排放管理情况等议题进行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表示,可从两个路径实现保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降低碳强度,一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二是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首钢集团副总经理胡雄光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力军,企业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进一步加速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科技创新步伐。
中国贸促会秘书长、中国国际商会执行副会长于建龙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低碳发展理念,处理好减排和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以最少碳排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模式;第二,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创新发展,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力度,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运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三,坚持推动低碳发展国际合作,企业应运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国内外伙伴的合作关系。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商务理事、气候与能源部总裁克莱尔·奥尼尔(Claire O’Neil)以视频方式出席此次论坛,他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政府与企业展开密切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创新,当前企业应尽快开发弹性商业模型,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从中受益。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B.柯布(John B.Cobb)在视频中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强调,工业生产的大幅扩张加速了资源枯竭和对自然的破坏,但同时工业企业在实现碳减排方面也存在巨大潜力,应将发展融入一个整合的生态系统,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使命,企业界的发展应以此为向、为标,严格限制碳排放,合理利用碳能,充分发挥碳汇功能。” 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指出,技术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围绕实现碳中和的科技攻坚历程将从今年启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从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推动能源革命与能源独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国家形象地位等方面考量,世界各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强调低碳技术发展、碳交易市场倒逼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
该论坛由中国国际商会、 环保联合会、北京市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主办。据悉,论坛活动已按照低碳会议标准,购买相应的碳减排指标,实现论坛活动本身碳中和。论坛活动举办地点首钢园区也正在积极落实碳减排,借力奥运推动园区发展和老工业区复兴,已成功转型为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成为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
6. 北京环保协会官方网站
排序企业前10名依次为:
第1,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
第2,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第3,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业务)
第4,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第5,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第6,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第7,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8,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第9,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10,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7. 北京市环保企业家基金会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为积极推动国家碳中和愿景和全球控温目标实现,凤凰卫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21年9月22日-24日主办2021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主题为“全球碳中和与中国担当”。联合主办本次峰会的有凤凰网、凤凰都市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英国以COP26联合国气候大会主席国身份参与。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处代表涂瑞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等七十多位嘉宾参与峰会,就全球碳中和、企业气候雄心、绿色金融、能源转型、绿色建筑以及低碳交通等话题进行分享和讨论,旨在集聚各方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为地方政府、企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提供战略规划、技术应用、成果展示、知识分享及国际交流等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
开幕致辞环节中,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首席创新官何大光首先表明,凤凰卫视将碳中和的理念在国际传播视为己任,未来,凤凰卫视将联合各个合作机构继续搭建更大的零碳使命交流平台。
随后,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指出,今天的峰会标志着气候行动的转变,未来要转向关注低碳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们应转变思维,珍视自然。全球各国都应行动起来,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则表示,“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应借鉴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需同舟共济,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来面对危机,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共同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随后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徳也为2021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致辞,常启徳指出,中国的表态和中国的承诺是完全一致的,这些目标已经和中国十四五计划密切结合在一起。中国展现的强大政治意愿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带来新的启发。
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吴侨文关注到了商业在气候行动中的核心作用,主张各国采取行动,加速绿色弹性经济体转型。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使约翰·默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企业已成为“奔向零碳”联盟的重要成员,但是要实现气候行动目标,全球经济经济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应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奔向零碳”联盟,为格拉斯哥谈判及全球经济助力。
随后,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也为峰会致贺辞。他就如何在近期内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提出三点:第一,政府和商界领袖需要制定大胆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第二,必须促进从煤炭和天然气到清洁能源的公平转型。第三,必须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快速平等的财政支持,以便其能够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
接下来,论坛进入“以‘双碳’目标下的国际合作路线探索”为主题的圆桌讨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指出,面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中国借鉴了欧盟的某些做法,要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碳达峰,腾出排放空间给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认为,转换煤电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也是能源转型中一个关键的议题。同时,她还指出,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凤凰卫视这样的媒体可以在呼吁公众一起加入到气候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涂瑞和认为,联合国机构报告的全球环境治理的气候危机、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污染和废物这三大危机,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统筹、协同、推进三大危机的应对。他还指出解决的关键在于转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改变以往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英国驻华大使馆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主管韩杰提出,英国做了很多的努力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且愿意分享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她还指出,政府和企业、公众等都需做出努力来促进老百姓改变生活方式。
欧盟驻华代表团处长兼气候行动和环境参赞帅俊伟指出,欧盟的经济增长已和碳排放脱钩。他还认为中国也需要做出包括政策和政治意愿方面在内的选择,这样才能把这些政策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墨尔本大学教授、气候现实项目国际董事会成员唐·亨利建议,整个亚太地区需要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接下来,峰会进入“探路中和——企业气候雄心CEO圆桌论坛”。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首先指出,气候变化会对各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也可能会产生关联。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作为企业家组成的环保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企业绿色转型方面,一定会积极参与,努力做出企业应该做的贡献。
随后,德勤中国气候变化服务主管合伙人谢安指出,德勤通过重构企业的运转方式做到逐步向低碳转型,在2020财年运营中实现了碳中和,计划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在未来,德勤还将和更多的研究机构合作,实现服务上的整合,最终实现对客户和产业的智慧赋能、专业报国。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也表示,气候变化对伊利集团的影响非常重要,要做具体实实在在的工作才能越来越绿色、越来越增长。11年里伊利累计节约107亿度电,推进18.55万亩可持续森林,未来将同战略伙伴兼济天下。
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在论坛中表示,平安银行根据研究和判断,决定在碳中和阶段整个金融领域投入的投融资规模要达100万亿人民币以上。平安将绿色金融当作产业发展,形成了整体一把手和自上而下的整体定调,将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全牌照两大特色优势,辅以国际经验,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争取实现绿色金融的弯道超车。
远景能源全球副总裁徐刚则表示,面对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危机,最可怕的就是忽视和拖延,如果中国或者世界能够更早地向零碳坚定地转型,就会更早地在绿色这个产业中占据引领潮流。
接下来,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田明指出,全球气候变化要求中国房地产业走节能低碳道路,节能跟健康、舒适是一致的。节能就是低碳,中国化石能源占的比重还是非常高的。中国的房地产和建筑业低碳减排的任务非常重,道路还很远,任重道远。
随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发布了《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
马军指出《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使得大家第一次可以在地图上用可视化的方式了解每个省重点的城市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同时,基于这些数据,也在开展省一级、市一级等的相关的指数评价,特别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指数评价。
随后,凤凰卫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晚上,2021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颁布“碳中和行动者”大奖,12个企业获奖。名单如下:
碳中和行动者——年度卓越气候雄心大奖(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相关):德勤中国、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碳中和行动者——年度气候创行者奖:北京华航盛世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火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大贤风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中和行动者——年度行动突破奖: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朗诗控股集团、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 北京市环保总会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自1978年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走过了诞生和兴起阶段;1995年至本世纪初,他们把环保工作向社区和基层延伸,进入了发展阶段;本世纪初,他们的活动领域逐步发展到组织公众参与环保、为国家环保事业建言献策、开展社会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等,环保NGO进入了成熟阶段。
环保民间组织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诞生和兴起阶段:1978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这是最早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随后,1991年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注册成立,1994年“自然之友”在北京成立,从此,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相继成立。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阶段:1995年,“自然之友”组织发起了保护滇金丝猴和藏羚羊行动,这是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环保民间组织从公众关心的物种保护入手,发起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树立了环保民间组织良好的公众形象。1999年,“北京地球村”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成功进行了绿色社区试点工作,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开始走进社区,把环保工作向基层延伸,逐步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接受。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成熟阶段:2003年的“怒江水电之争”和2005年的“26度空调”行动,让多家环保民间组织开始联合起来,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而行动。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由初期的单个组织行动,进入相互合作的时代。环保民间组织活动领域也从早期的环境宣传及特定物种保护等,逐步发展到组织公众参与环保,为国家环保事业建言献策,开展社会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9. 北京环保公益组织
民营企业
中煤环保全称:中煤(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13日,注册资本一亿人民币,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路188号十七区18号楼2层202-48号。是自然人控股企业,大股东是李庭和李明光,合计持股60%。李庭持股40%出任法人代表、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