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公益活动采访稿(环境保护采访稿)
- 1. 环境保护采访稿
- 2. 环境治理和保护采访提纲
- 3. 环境保护采访稿子
- 4. 绿色环保采访内容
- 5. 环境污染采访稿
- 6. 环境保护采访稿题目
- 7. 环境保护采访稿范文
- 8. 关于保护环境的采访提纲
- 9. 环境保护的采访稿
- 10. 保护环境的采访话题
1. 环境保护采访稿
格式为:
(空两格)本报(或刊)讯(空一格)记者某某报道(可以写上)(正文)
正第一段要出现被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事件.
最后再总结一下,如“受到某某的一致好评”之类的话.
怎样写好专题.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2. 环境治理和保护采访提纲
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绿地花木。
2、大力节约能源。不使用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不浪费水电,随手关灯、随时关紧水龙头。
3、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4、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5、提倡垃圾分类。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
3. 环境保护采访稿子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社会无论如何发展,人类都得承认一件事实,那就是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呼吸一口空气,喝的每一滴水,都离不开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
可是,人类像一个贪婪的孩子,只顾索要,不管回报,以至于现在的环境伤痕累累,场次以来,受伤的必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瞧!如果不保护环境,大自然母亲也将会发怒,比如2008年的5。12大地震, 大地震,泥石流灾害等,在这过程中,有多少人失去的亲人,失去了无法估量的财产,这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吗?
我们身边触目惊心的事例历历在目,如;路边的小树被折,小草被践踏,小花被采摘,难道他们不痛,不伤心吗?乱砍滥伐,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人们就是这样,无所事事的破坏生态平衡。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在此我呼吁大家;请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是最终保护了人类自己!因为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能克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 绿色环保采访内容
李春天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开始组织一次绿色环保行的采访活动。 潘婷婷仍然对资金运作很感兴趣,梁冰鼓励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潘婷婷决定独自去南方操作一个项目,回来后就跟梁冰结婚。 梁冰的朋友赞助了一个环保活动,邀请梁冰一同去前去考察。半路上梁冰与李春天相遇,才知道李春天负责报道这次活动。这次偶遇使两人有了交流的机会,互相诉说一年前的情况,他们才得知,由于种种误会而错失了对方。 回到报社,李春天把一切都告诉了刘青青,刘青青也深感遗憾,劝李春天再次去争取幸福,李春天却不愿破坏梁冰和潘婷婷现在的关系。张一男也认为李春天和梁冰并不合适,要刘青青别瞎撺掇。 梁冰来到报社,李春天回避,让刘青青出来挡驾。梁冰失望而归。但李春天的心思已经被扰乱,工作中神情恍惚,频频出错。 潘婷婷回来,梁冰问到李春天的邮件,潘婷婷承认是自己删除的。在临去结婚前的那一刻,梁冰终于做出决定。 刘青青约李春天见面。李春天赶到约见地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看到了正在等待她的梁冰。
5. 环境污染采访稿
2021世界环境日采访稿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绿色家园”。
当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可曾想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一步步恶化?当你随手丢下纸屑时,可曾想到我们已陷入垃圾围城的危机中?在人们不断盲目追求工业生产、社会进步的时候,那蔚蓝的天空,那清澈的河水,那清新的空气,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地球越来越拥挤,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日渐严重,资源的日渐匮乏。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以后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世界环境日。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我们以虔诚的声音呼唤生命的绿色。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绿色家园。
身为学生的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尽量使物品可以二次使用;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不乱扔废电池,防止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相信我们今天播下一粒绿色种子,明天将收获一片蓝天绿地!
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行动起来,从你我开始;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共同走向绿色明天。
6. 环境保护采访稿题目
1、绿 色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播下绿色的种子;
一年一度的“爱鸟周”,我们创造人与鸟类的和谐;
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我们珍惜着生命之源;
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我们收获绿色的硕果。
这里,是绿色的环境;
这里,是绿色的生活。
这里,实施的是绿色的工程!
这里的一草一木,孕育的是绿色的希望;
绿色是生命,绿色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2、自然之恋……
还有什么比自然更生动。
7. 环境保护采访稿范文
回答:
关于旅游的访谈录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问话来提问并了解情况:
具体可以这样问:
1,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地方旅游?
2,这个地方和你预想中的有什么差别?
3,你对这个景点的整体感受怎样?
4,在旅行中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并相应的给出一些合理性的改进意见?
5,你们来自哪里?
6,这里的风俗文化较于你们本土文化有哪些差别?
7,你喜欢这儿的那些风土文化特色?
8,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我们这儿的?
9,在这次旅行中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
10,
你认为旅游对环境在哪些方面造成了影响?
其实这些问题都与每个景点的实际情况相关,通过这些了解可以更好的对景区进行改进。
8. 关于保护环境的采访提纲
我们生活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所以我想努力学 ,学 更多的科学知识,造一种高科技智能汽车,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首先,它是环保冠军。如果开展环保汽车比赛,它一定会是第一名。因为它采用的是能把任何光线收入囊中并转化为动力的光采集器。
它可以把灿烂的阳光,皎洁的月光以及任何能发光的物体所发出的光采集起来,为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非常节能环保。
9. 环境保护的采访稿
分享学 经验,说明学 惯,学 环境以及引导者!
10. 保护环境的采访话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具有普遍意义。 尽管,各级党政花大力治理了污染,有效保护了环境。但是,存在问题还较突出,治理难度也较大。目前,生活中的污染现象也普遍存在。稍说细一点,有以下这些问题:
有一定数量的个人,环保意识特别差,垃圾乱扔,废弃物乱倒,废水乱排。就一些企业,特别是个别污染企业,只管经济效益,不管环境保护。可以这样说,一些企业,当然是极少数,从无环保意识,他们制造的有害烟尘、粉尘,随意排入大气之中。我说,雾霾天气就与其有直接关系;一些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还有一些是有害重金属,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说处理不达标就排入了就近河流,江海之中。个别企业,尤其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排出的废气、废烟、粉尘,排出的工业废水,由于未治理,或治理不达标,偷偷排出后,既污染了水体,还污染了附近土壤,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还原不了,治理起来十分困难。中央电视台巜焦点访谈》曾多次报道过这类事例。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尤为重视环境保护,对于污染环境问题加大了力度整治。中央派出了若干批督导检查组,暗访了许多地方,也让个别地方的党、政官员丢了"乌纱帽",一些置若罔闻的企业,其头儿也受到了处理。历经多年上下同心治理,环境相对好了许多。但是,就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小污染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我做起,切实保护环境。
就个人而言,尽量少用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尽可能地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环境;尽量做到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从"要我"爰护环境,变为"我要"爱护环境。
从社会角度来说,还应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具体应当:
1.加大整治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而且处理要严。既有经济的,又有行政的,还要有法律法规的,让破坏环境保护的人与事,付出沉重代价!做到对破坏环境的、污染环境的零容忍!
2.加大监督力度。环境保护部门,应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方位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按法规处理,不得护短、不得手软。处理一定要严。
3.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各级人大机关,应当履行好执法检查职责。一年之中,来个几次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政府反馈,提出整改建议与意见,以使政府及时处理。
4.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当然,各地政府也应当定期不定期地在责任区范围,对一些薄弱环节,易于出问题的地方,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改,限期见效。各地推行的河长制就比较好,值得继续推行和创新。
总之,环境保护是项长期工作,难度大,不可一蹴而就,也需全社会力量参与。对策还有许多,笔者只是一管之见,望能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