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白皮松环保科普宣传

气候变化和环保公益(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

科普admin129浏览0评论

气候变化和环保公益(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

气候变化和环保公益(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
  • 1. 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
  • 2. 绿色生活对环保的意义
  • 3. 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和认识
  • 4. 环保公益对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 5. 关于环保公益的文章
  • 6. 对环保公益的认识
  • 7. 绿色环保对我们的好处
  • 8. 绿色环保对社会的影响
  • 9. 对于绿色环保的看法

1. 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9、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总是飞呀飞不高。

2. 绿色生活对环保的意义

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

3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4、使用节约型水具 5、 拒绝过分包装 6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8、一水多用 9、随手关闭水龙头 10、 消费肉类要适度 11 、节约粮食 12 、双面使用纸张 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绿色生活】以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方法,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绿色革命】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与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与活动。

3. 对绿色公益和环保的看法和认识

1、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

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

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

4、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 。

5、绿色——生命之源。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

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4. 环保公益对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历史上优秀的乡村几乎都有公益慈善的传统和机制,比如传统的义庄、善堂、义仓以及集资修建文脉建筑、庙宇等一系列具有公共价值的项目。在乡村振兴中,越早对公益慈善制度进行安排,甚至先于政府力量和产业力量,越利于乡村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乡村公益慈善应凝聚人心

公益慈善的根本价值在于凝聚人心、培养美德,因此村庄里的公益慈善项目应以广泛激发本村村民和外出人才参与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捐款捐物。那么,哪些公益慈善项目能广泛调动群众的参与性呢?

首先,村志、村史馆、乡贤馆一类有关村庄集体记忆和集体荣誉的公益项目可以形成这样的效果;其次,依托村小连接起村小毕业生,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兴建乡村图书馆,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除此以外,乡村还有大量如助学、养老、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都可以成为广泛动员和凝聚村民和外出人才的办法。

乡村公益慈善大有可为

尽管我国仍有一些乡村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谈公益慈善为时尚早,但这一比例还是非常少,绝大多数乡村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基本实现了温饱。更为有利的是,大量三四线城市的乡村在过去30年平均输出了近30%的人口进入城市,其中还有一批上了大学或者经商、兴办企业的优秀人才,哪怕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捐资数百元进行村庄公益慈善建设都是轻松之事。

过去几年,我们经常看到批判春节期间乡村豪赌、办酒铺张之风,一方面说明民风滑坡,另一方面也说明村民不知道如何将钱财花得更有价值,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村民和外出人才懂得,将钱花在有助于村庄发展的公益慈善事业,是更有价值和令人尊重的。

互联网让村民轻松做慈善

公益慈善行为的关键难点在于组织。如今的城镇化让众多村民进城,加上没有太多共同的生产、生活关联,乡村已经不再能靠敲锣打鼓组织起来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克服了这一困难。

举例来说,每个村庄的村委会或乡贤都可以去互联网公益平台发起公益众筹,将帖子和二维码在村民间、小学校友间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聚合效应,每个参与的人都会为给家乡尽微薄之力而进行传播。

如何放大乡村慈善力量

乡村由于其人才流失、信息闭塞,让每一个村庄自发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是不可行的,这需要县乡一级政府在组织动员、积极引导、资金激励等方面推动。

具体的做法可能有:(1)政府集中组织村委会学 和了解这一事业的价值,开好动员大会和解答工作,遴选出一批积极的村庄为先行示范;(2)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政府提供一定配捐资金,比如村民和外出人才每捐3元,政府同步配捐1元,以激活大家参与的积极性;(3)对开展慈善项目优异的村庄给予表彰,配套更多的政策资源给到这些风气正、人心齐的村庄。

我们将政府深度参与和推动的村村有慈善事业,称之为公益PPP模式,这一模式的创新和有效性也将为政府工作打开新的局面。合作内容包括:(1)建立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与活化利用制度;(2)支持组建县域乡村文教、慈善等理事会平台;(3)以公益PPP推动每县成立20个“村史图书馆”。

慈善将为村庄带来正效应

尽管每个村庄的公益慈善项目通常金额不大,但是其参与性广、社会教化性强,并拥有正风气、聚人心等特点,其引发的综合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慈善事业形成滚雪球效应,经济发展是顺带之事。

这样的村庄往往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等于免费为村庄做了广告,村庄相关的产业、旅游也就顺带被推广出去了。村庄的乡风正气也会成为社会道德、治理的教育基地,成为临近乡村学 的榜样,这股精神激励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乡村的人才回归、乡村教育的完善、乡贤的积极涌现都是自然发生的结果,一个蒸蒸日上的乡村振兴局面就形成了。

5. 关于环保公益的文章

环保活动很多,出名的少,有效果的更少,我觉得有几个环保公益活动还是挺好的,比如百万森林、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等,而最近就地球一小时的公益活动期间,参与的人还是很多的,就比如斗鱼来说吧,其TV号召了全主播参与这个活动,也对各地参与公益活动进行了直播。

6. 对环保公益的认识

答:保护环境是公益不是社会广告,因为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公益性的工程建设,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程建设中出一份力量,共同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而广告则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是希望和呼吁全体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7. 绿色环保对我们的好处

第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第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第三:对地球生物的保护,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环保的好处:一、避免土壤遭到破坏。二、减缓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降低温室效应对全人类的威胁。三、防止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避免森林面积的减少。五、保护淡水资源免受到威胁。六、降低引起化学污染的可能性。七、美化生活环境,治理混乱的城市。八、避免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九、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十、缩小极地臭氧层空洞。

8. 绿色环保对社会的影响

1,是的,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2,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卖玫瑰花的姑娘,而这个卖玫瑰花的姑娘旁边有一个乞丐,这个卖玫瑰的姑娘卖完还剩最后一朵时,把他送给了乞丐,乞丐把花带回家,感觉花很漂亮,屋里又脏又乱的,配不上玫瑰花,然后就把屋里打扫了一遍,后来又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生活也变得好了。

3,所以干净的环境真的很治愈。

9. 对于绿色环保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正在变美

立夏已过,雨后的洞庭湖,芦苇青翠,江豚不时从水中一跃而出。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被称为“长江之肾”。然而,洞庭湖生态环境曾经迅速恶化。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3年,洞庭湖的劣五类水质占比从零增加到5%,二、三类水质断面已经消失。

湖南痛下决心,打响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叫停挖沙、关停造纸等污染企业、拆除养殖网箱……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的壮观景象逐渐重现。

从洞庭湖到鄱阳湖,从滇池到太湖,鱼翔浅底、碧波荡漾,一幅幅优美图景见证着五年多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民族永续发展。

五年多来,全国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

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

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持续改善。

天更蓝。“大气十条”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与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

山更绿。五年多来,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水更清。相比2012年,2017年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

中国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获得国际社会认可。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中国治沙经验成为样板。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建章、立制、问责,构建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就在前几天,生态环境部对广州、盐城等7个违法倾倒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等问题突出的城市进行公开约谈,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行为。

不时曝出的环境污染案件仍在提醒人们,生态环境保护要突击检查,更要建章立制,驶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五年多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重塑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8项制度成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一步步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生态环境“公地悲剧”;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生态环保领域的法治建设快马加鞭——新环保法增加按日连续计罚等执法手段,被赞“环保法终于长出了牙齿”;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正在制定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成为防治土壤污染的一把“利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

2017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甘肃约百名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20多名厅局级干部。问责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全国形成强烈震撼。

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意识到,只要金山银山、抛弃绿水青山,此路不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开展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人,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

“中央环保督察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

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更多参与,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些天,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生态管护员更求曲朋有了一项“大收获”——他在巡护时,发现澜沧江对岸有金钱豹活动,赶紧拿起相机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力量得到整合。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正式设立。那里将有更多藏羚羊、雪豹等高原生灵恣意奔跑。

更大力度的改革持续推进。4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先后挂牌。深化机构改革,将有助于治愈生态环保领域“九龙治水”的沉疴。这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化“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近平总书记说。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

扮靓绿水青山的行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要加速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为祖国再添新绿。

建设美丽中国,要有绿色生产方式。今年我国将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

建设美丽中国,也要有绿色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光盘行动等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美丽中国,你我共享,你我共建。在以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美丽中国必将铺展更加壮美的图景。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0)

  1. 暂无评论